走进森工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伊春林业管理局营林局

黑龙江森工系统经营总面积1009.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有林地面积8 5 8万公顷,占全省天然林的44.2%;森林总蓄积8.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53%;森林覆被率85. 1%,高于全省39.1个百分点。黑龙江森工林区是东北亚陆地生态系统和东北“大粮仓”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系的广袤森林,是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 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六大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主要发源地和涵养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下辖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等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27个林场(所)和1 7个林产工业企业、4个林机修造企业以及公检法司、科研院所、文教卫生、森林调查、建筑施工等处级以上企事业单位1 4 0个。林区人口1 6 7万人,职工3 5.9万人,离退休职工2 7万人。40个林业局跨全省10个地市、37个县(市)分布,其中跨省分布的有4个局、跨2个以上县(市)分布的有19个局。
  黑龙江森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生态建设方面,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大力进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93.8万公顷。在经济发展方面,木材产量最高时占全国33.5%,累计为国家生产木材 5.19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21%;上缴利税119亿元。这些木材装入60吨标准火车皮,首尾相接,可绕地球三圈多。在社会发展方面,在昔日人迹罕至、基础设施几近于零的原始林区,建起了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的林区社会体系。
  黑龙江森工林区管理体制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一是1962年11月,国家决定在哈尔滨设立东北林业总局,负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全面工作,整个森工国有林区实际是由国家直接管理。二是1967年9月,国家将林业总局下放给省政府,实行国家和省双重领导,省里负责人事、财务管理;国家负责林业生产计划、基建投资、产品调拨、物资供应、森林资源管理等,林业总局自此成为“下放直供”单位。三是1983年4月,我省进行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将省林业总局更名为省森林工业总局,把其负责地方林业的营林局独立出来,组建省林业厅。森工总局行使重点国有林区的行政管理和森工行业管理职能。四是1991年10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71号文件要求,东北、内蒙古四大森工同时被列入国家第一批57户试点企业集团,成立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和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1995年11月,经七届109次省委常委会决定,中国龙江森工集团和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总公司挂牌,保留省森工总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管全省森工系统工作。
  1998年省委8届2次常委会议,将省森工总局以 “省级授权、部门派出、系统管理、内部分开”的形式予以职能定位,授权省森工总局行使所辖重点国有林区的行政管理职能,总局资源局行使所辖林区的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印发了省森林工业总局和省森林资源管理局“三定”方案。据此,省森工总局现有三项职能。一是作为森工重点国有林区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的林业工作,并履行国家和省赋予的有关职责。二是森工总局自行管理所辖林区的行政工作,履行地市级政府职能,目前依照地方性法规的单项授权,具有八大类149项行政执法职能。三是森工多年来已逐渐形成了营林产业、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北药产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清洁能源业八大产业,具有林业产业管理和企业运营功能。
  近年来,黑龙江森工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省实施“五大规划”等战略机遇,确立了“四八四三”长远发展战略,加快了转型发展步伐,开创了森工发展新局面。
  (一)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效果显著。认真落实停伐决定,强化了森林资源培育,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开展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黑龙江森工累计少采伐木材5 4 9 8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资源9 1 6 3万立方米。森林面积由748.6万公顷增加到858.1万公顷,增加了15%;森林覆被率由74. 5%提高到85. 1%,提高了10.6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由6.39亿立方米增加到8.9亿立方米;有林地公顷蓄积由78立方米增加到101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和公顷蓄积“四增长”。自然保护区数量由2处增加到2 4处,其中国家级1 0处,保护区总面积由67.9万公顷增加到了122.2万公顷,过去罕见的东北虎、东北豹等珍贵野生动物再现森工林区。
  (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林区资源为依托,加快向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和境外开发三个方向转型,大力发展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森林食品、北药、森林生态旅游、清洁能源“八大产业”,加快建设粮豆、经济作物、奋牧业、特色养殖、食用菌、坚果、浆果、北药、山野菜、矿产1 0大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千亿元销售额大型产业集团的要求做大做强黑森企业集团,已经组建完成的黑森绿色食品集团、黑森旅游集团和森工金融公司运营状况良好。“黑森”被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大海林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山河屯凤凰山、柴河小九寨、伊春林都等成为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全面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加快境外森林资源开发步伐。在俄投资建设的龙跃木材加工园区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外工业园区,海林局耐力公司、绥阳局圆通木业公司在俄的两个采伐加工项目发展良好,全系统去年对俄采伐量已达到4 9万立方米,加工量达到70.5万立方米,海外林产工业产值突破2 0亿元人民币。森工总产值由2 0 1 0年的344.1亿元提高到501.4亿元,产业增加值由144.2亿元提高到212.6亿元,林区职工工资性收入年增长幅度19%,实现新增就业9.1万人,三江林区十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235亿元。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绿色、特色为主的非木产业发展迅速。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是探索实施了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建立了林业局、林场、承包人三级管护机制,落实管护面积9 0 5万公顷,6. 97万职工参与管护,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二是推进了政社分离、主辅分离改革。对“三江”林区采取了“成熟一条战线、分离一条战线”的办法,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企教分离、森工托管”。三是推动了《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条例》颁布实施。《条例》于2 0 1 2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省森林工业总局、林业局对所辖林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分别行使市级、县级行政执法权,为森工加快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四是开展了财税体制改革试点。为提高森工林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 0 1 5年开始,在沾河、方正林业局设立重点国有林区管委会,在亚布力林业局旅游区设立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赋予财税职能。五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十二五期间,选择清河等8个林业局,开展内部政企分开改革试点。自去年以来,按照中央6号文件要求,拟先实施内部政企分开,将森林资源管理、林区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待条件成熟时,再将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与森林资源管理职能分开。目前,《方案》已上报国家审批,方案获批后即开始启动柴河、清河、方正、五营等四个试点。
  (四)林区民生不断改善。黑龙江森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为职工群众办2 0件实事。一是千方百计提高职工群众收入。连续7年每年都为在职职工调增工资2 0 0元,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2. 99万元(为全省平均工资4 7 0 4 0元的63.5%),从事多种经营人员年经营性收入达到2.1万元。二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抓好富余职工的转岗分流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直接从事木材生产领域新螬富余职工4.5万人,通过向森林资源抚育、森林管护、林下经济、非木产业转岗分流和劳务输出等方式,已安置3万人。三是推进森林生态城镇建设。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开展了“规模大、速度快、品位高”的城镇化建设会战。累计投资3 0 0余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51. 23万户,新建和改造面积2 8 0 0万平方米,惠及1 3 8万职工群众,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1 4平方米达到22.3平方米,提高了60%,建设规模相当于开发建设6 0年来的总和,林区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重点抓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卫生所建设,完善林区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了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展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和助残活动。
  “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森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转型升级的决胜阶段。龙江森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打好生态基础,聚焦产业发展,强化民生保障,奔向小康目标,全力建设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产业实力更加雄厚、发展活力更加释放、城镇特色更加突出、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文明和谐新林区。
  ——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到2 0 2 0年,森林面积增加12.3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1.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6. 2%,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重要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彰显。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效。到2 0 2 0年,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总产值实现8 0 0亿元,保持年均9%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黑森企业集团成长为大型骨干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成果。到2 0 2 0年,全面完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财税体制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制约森工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基本解决,林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到2 0 2 0年,林区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林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城镇更加宜居宜业,林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
  • 网站导航
  • 国家部委网站
  • 省区市政府网站
  • 市政府部门网站
  • 县(市)区(局)